第266章 士族工匠_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笔趣阁 >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 第266章 士族工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66章 士族工匠

  第266章士族工匠

  此时袁熙带着郭嘉田豫等人,巡视完城外后回到城头,袁熙对田豫说起了鲜于辅的事情。

  田豫低声道:“昨晚我一到城里,鲜于辅就派人过来,说想要和我见面。”

  “我得知后,派了些人去他的住处保护,听回来的兵士说,他倒是反应很平静。”

  袁熙听了,笑道:“怕是他要记恨你了。”

  郭嘉出声道:“鲜于辅是个聪明人,不然也不至于在公子入城的时候做这种事情,否则应该等公子离开,单独派人送信给国让才对。”

  袁熙听了,失笑道:“确实是我想差了,他其实最期待的,是我亲自去见他吧?”

  田豫听了,笑道:“正是这意思,不过公子屈尊”

  袁熙摆摆手道:“无妨,我如果这点诚意也没有,只会让他看不起我。”

  几人站在城墙上,眺望城外大地上,数条错综复杂的河流淌过,工匠们正在河流旁边伐木,然后将树皮削掉,用锯子锯开,做出水车的一条条辐辏。

  郭嘉说道:“当初在北新城时,公子在提出做新式水车的想法,如今已经实现,颇见成效,节省了很多人力。”

  “泉州附近河流众多,人力挑水反而不便,前些日子试用水车后反响颇好,于是便开始大规模制造了。”

  袁熙见水车在河水的冲刷下,飞速轮转,出声道:“你说这东西只用来运水,是不是有些浪费了。”

  “要是连上磨盘,用来磨面,是不是可以节省更多的人力畜力?”

  郭嘉听后有些惊讶,说道:“我自负有些智计,虽然觉得在纵横捭阖,人心谋划上,比公子高一些,但公子在工匠这一道上,却是想法天马行空,独具慧心啊。”

  袁熙心道这水车磨坊的想法,也不是自己想出来的,在后世最早出现于唐代,在宋元时候开始大规模普及。

  这是伴随着水车相关技术出现,从而慢慢发展完善的,之所以会迟滞这么多,是因为中间几百年屡经战乱,工具发明又不被重视,到了太平盛世,工匠才有机会进行发明突破。

  如今袁熙想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个难题,士农工商阶层分明,他开始有目的地提高工匠的地位和报酬,并对做出发明的工匠进行奖赏。

  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这些人发明的积极性,又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最后只能是导致这个群体摆烂转行,从而导致技术失传,工艺不进反退。

  解决了积极性的问题,才能面对更加触及根本的方面:知识体系构建不完善。

  袁熙在北新城的日子,见过不少工匠,很多人都有不错的点子和想法,但很多点子,却受限于工匠本身的文化水平和认知,不能够形成完善的雏形,只能依靠工匠在漫长的劳动中,慢慢摸索,积累经验,最后灵光一闪,偶然突破。

  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出类拔萃,具有过人天赋的工匠才行。

  其中最可惜的的是,工匠最需要的数学几何学的知识,却不掌握在工匠手里,而是在极少数士族家中。

  这些士族掌握这些知识后,绝大多数人不是用来发明,而是投身于观星,卜祀,仪典等活动之中。

  知识的获取如此困难,所以有了道不轻传,法不贱卖之说,不仅士族对这些知识严防死守,工匠收徒也是极为苛刻,无形中阻碍了技术的传播改进。

  而袁熙现在做的,就是试图改变这种局面,让从事劳动的百姓匠人,能够得到最起码的知识传承。

  袁熙出声道:“可惜我一个人所知太过有限,我有心让工匠之学进入义学,但现在是懂工匠的人不识字,识字的人却又不懂工匠,颇难下手。”

  “而且现在的教授传承方式问题很大,我听说士族从小学习数术前,还要学甲骨文金文符号,然后是学习各类观察器具的使用,然后是天文地理,炼丹做药这些,最后才教数术?”

  郭嘉出声道:“确实如此,因为在百工之中,这些都归于方术。”

  “士族学习这些,也不是为了多收获粮食,打更多的铁,而是几乎都为了炼丹。”

  “自秦皇寻求长生之术以来,从帝王到士族,莫不是以此为最终的目标。”

  袁熙心道这便是问题根本了,炼丹这东西徒然消耗人力物力,更浪费了宝贵的知识传承机会,看来以后得想想办法,刹住这股歪风邪气,将大部分人力物力转到更有用的地方。

  他开口道:“我现在想寻求致力于改进工艺技术的人才,可惜这两年来,绝大部分工匠都大字不识,让他们做工具可以,但是如果作为官员,处理事务便有些勉强了。”

  “蔡昭姬倒是什么都懂一点,可惜她身为女子,很多事情不方便去做。”

  “我要的既能识字,又能通晓技能的人,方能尽快将知识传授出去,还能做出发明,改进工具。”

  郭嘉思忖起来,突然眼前一亮,“公子说的这样的人,也不是没有。”

  “我听闻扶风马氏,其中颇多子弟研习方术。”

  “扶风马氏乃是当地大族,子弟从小读书识字是不成问题的,而且嘉听说其中有出类拔萃者,发明改进了龙骨水车,和公子的转轮水车各擅胜场。”

  袁熙听了,惊讶道:“竟有这种人,叫什么?”

  郭嘉略一思索,“好像叫什么马钧?”

  袁熙听了,不由站起身子,“马钧?哪个马钧?”

  郭嘉出声道:“马钧马德衡,听说家境贫困,在乡间替人制作工具为生,名声渐渐传播了开来,不过也仅限于扶风地区。”

  袁熙听了,猛然醒悟过来,这不是后世号称天下名巧,无论是民间还是军事发明都有建树,极为有名的发明家么!

  他激动地出声道:“派人去寻访此人,想尽办法也要将其带回来!”

  郭嘉当下应了,袁熙不由赞道:“没想到先生不仅着眼于天下韬略大势,还能注意到扶风这些事情,果然是人在屋中坐,却运筹帷幄于天下啊。”

  郭嘉脸难得红了一下,“孙礼之母便是扶风马氏的人,当日我对其有些兴趣,便特地了解了其家族的一些事情,后来却是没派上用场。”

  袁熙目瞪口呆:“你想对孙礼他娘下手?”

  郭嘉见田豫脸上也露出鄙夷的神色,连忙咳嗽一声,“我从来不强迫人的!”

  “而且马氏对我没有兴趣,最后这事情也不了了之了。”

  袁熙八卦之心起来,笑道:“奉孝先生也算风流倜傥,怕是孙立母亲守节甚坚,所以才碰壁了吧。”

  郭嘉悻悻道:“别提了,她当时骂我,说她也不是什么贞洁烈女,只不过看不上我这种文弱书生。”

  “她说马氏族人,皆是威猛勇烈,上马提枪,下马举刀,这才算是大丈夫。”

  “我这种手无缚鸡之力的,她看也不看,这可把我气坏了。”

  袁熙和田豫听了,忍不住笑了起来。

  郭嘉愤愤,心道马氏倒确实没骗自己,和那麴义倒是眉来眼去的,真是伤心啊!

  袁熙此时,却想的是另外一件事。

  汉时朝廷将靠近京师的三个地区分出去管理,于是便形成了三辅地区,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而在汉末右扶风又改为扶风郡。

  从东汉中期以来,三辅地区一直民风地广,《后汉书·王允传》载:“初,允以同郡宋翼为左冯翊,王宏为右扶风。是时三辅民庶炽盛,兵谷富实。”

  然而可惜的是,现在的三辅地区,经过李傕郭汜的残暴统治,已经是破败不堪。

  《后汉书·董卓传》记载:“初,帝入关,三辅户口尚数十万,自傕汜相攻,天子东归后,长安城空四十余日,强者四散,羸者相食。二三年闲,关中无复人迹。”

  扶风的士族,因此被逼逃亡各地,其中就有些后世颇为有名的人物。

  马超,射援,法正,孟达等人,皆是扶风出身。

  袁熙心道可惜了,如果幽州毗邻三辅,他肯定会想办法去招揽人才,偏偏现在中间隔着一个并州。

  并州两股势力,南匈奴和黑山军始终是个大患,不将其解决掉,自己便无法向三辅地区扩张。

  如今徐州局面安定,估计几年内也不会有大的变化,自己着眼于幽州周围,是时候想办法拔掉并州的这两颗钉子了。

  想到这里,袁熙便有些烦躁,他总感觉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够用,每次要谋划一件事情时,才发现自己手里的力量还是太过弱小,以至于他总要行险,以小博大。

  兵者,奇者以弱胜强,王道以强凌弱,谁都知道王道是堂堂正正取胜之道,但关键是,袁熙如今并不具备这个实力。

  所以他只能暗拉帮手,在几方之间搞平衡,以对付共同的敌人。

  谋划并州,袁熙是不指望冀州的袁尚了,而且要是让袁尚介入,只怕一杯羹都不会给袁熙剩下。

  青州袁谭不仅离得远,还要对付泰山贼,也暂时脱不开身。

  所以袁熙这次要找帮手。

  他第一个要找的,就着落在闫柔鲜于辅这些人身上。

  第二个要找的,也是最关键的最难预测,便是如今身处河内的吕布。

  吕布这方势力,比闫柔鲜于辅更为关键。

  因为即使打败了黑山军,幽州也不能和三辅地区也隔着个河内郡。

  河内郡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地方,在袁熙的构想中,今后三年中,河内郡的形势,将会决定整个天下的走向!

  今天两章章节数目写错了,和前天的重了,但是锁定改不了了,抱歉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78.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78.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