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9 章 番外2:青州_穿书贵妃之子
笔趣阁 > 穿书贵妃之子 > 第 219 章 番外2:青州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219 章 番外2:青州

  盛昭在京城好好的给家里人压了一圈惊之后,挑了个天气晴好的日子,再一次辞别家人,赶赴青州。璟帝他们虽然依然心有余悸,却没有一个人对盛昭的决定提出异议。

  此后数年,盛昭除了每年过年的时候回京城和家人团聚,其余时间几乎整个人扎根在了青州。

  盛昭和凌首辅在青州的第一年,成功的收复了民心,给青州的各项基础事业打下了良好的根基。在凌首辅任期的后两年,先是新粮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再是山地的果树计划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待到秋日收成时候,青州百姓对着堆满粮仓的粮食和山地上或青或黄的果树喜极而泣。

  他们青州,再也不是盛朝人人谈之色变的穷山恶水之地了

  他们有高产的粮食,满山的果树,肥嫩的家猪,,最最重要的是,他们有凌首辅和小盛大人。有他们在,青州的百姓就有十足的底气,他们会拥有更多的好东西,会过上更好的小日子。

  青州的粮食解决了,文化教育也走上了正轨。

  三年时间的苦心经营,青州百姓虽然不至于脱胎换骨,从目不识丁直接进化到出口成章。但是至少青州有三分之一的人可以熟练的进行基础的书写阅读和应用。这些还都只是短期内最表象的成效,凌首辅推行文教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他给穷困的青州撕开了一个见识世界的口子。

  原来人的一生,不仅仅只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有风花雪月诗酒花。不是说柴米油盐不好,也不是说只有风花雪月才是好的。只是希望你能见识过世界上所有的现实平凡和诗意浪漫之后,再跟随自己的心意选择平凡或者选择浪漫。而不是在有限的人生里,因为只有柴米油盐,所以只能选择柴米油盐。

  凌首辅和盛昭在任期间对青州教育的重视,给青州的教育界带来了弥足深重的影响。在此后数十年间,青州不仅涌现出了一大批知行结合的读书人,甚至还出现了好几个文学大家、文坛领袖。在江南京师这些几乎揽尽文风的地带杀出了一条血路,撕掉了贴在青州身上百来年的蛮夷之名。

  所以青州往后世世代代的读书人,不拜文圣拜首辅。

  在他们心里,凌首辅和盛昭才是带领他们走上书山文海的领路人。至于为什么只拜首辅不拜小盛大人,自然是因为他们的小盛大人坚持,他是铁骨铮铮的军营汉子。倒也不是说文武殊途,只是他作为一个正经的武将,被百姓当成文途领路人来对待,他自己倒是无所谓,但是这让人家正经的文人领袖心里怎么过得去啊。

  盛昭才不干这么招人恨的事情。

  不过平心而论,青州的文教事业虽然有了飞跃,但这只是针对青州本身而言。要是放到整个盛朝来看,青州也就是中等偏下偶尔偏上的水平。毕竟把时间拉到上下一百年,哪个州府城池还没有出过几个名人雅士了。

  青州真正耀眼的在于,在农学一道颇有建树。

  不知道是不是受了盛昭当初新粮新种试验的影响,青州人对改良培育粮种有着近乎偏执的热情。关键他们其中的不少人还真有天赋。有热情有天赋,事情不就成了嘛。不仅如此,跟农学相关的农具改良更新、家畜养殖繁育,他们也都没有落下。

  在璟帝执政后期和盛晏执政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青州几乎是作为盛朝的育种培新基地存在着的。

  除此之外,青州的官场也是盛朝当时难得的,高效执政的同时又保持着廉洁清明的官僚体系。

  最初的青州确实是百废待兴没错,但是这也有一点其他地方都不具备的好处。青州的许多制度都是凌首辅和盛昭带着州府一群官员敲碎了原先的顽固糟粕,一点一点重新建立起来的。这其中就包括青州的官场。

  凌首辅的工作作风直接影响了他治下的官员,且这种良性的影响在一代代官员的传承守护下,不仅没有因为凌首辅的离开而散漫,反而愈加坚强。

  而这些,恰恰是凌首辅和盛昭最愿意看到的局面。他们只是开路人,真正把路扩宽铺远的,永远是青州自己。好在,青州从来没有让他们失望。

  青州的山水花树没有,青州的男女老少更没有。

  在凌首辅卸任回京的那一年,青州万城空巷为凌首辅送行。

  他们没有送万民伞百家布,他们只是给凌首辅精心挖取了青州山顶和地底的两捧青州土。

  凌首辅,是他们青州的大地和高山,永远庇佑着青州这一方水土和百姓。他们也永远像尊崇青州的大地和高山一样尊崇凌首辅。

  凌首辅任满离青,盛昭却没有跟着回去。

  他这三年虽然军营没有少去,但是主要的精力到底还是放在青州建设上。如今青州的一切都打好了基石,他也该做自己的正事去了。

  所以,凌首辅离开之后,盛昭没有接他的担子。而是按照他和凌首辅早前商量好的,让方正接回青州州府的职位。盛昭自己拍拍屁股,从青州官署搬了出来,包袱款款正式进了青州驻地。

  盛昭入军营,不仅是他自己如鱼得水,也是军中众人的众望所归。

  这三年,青州军几位将领对盛昭掏心掏肺、毫不藏私,盛昭自己也争气,几乎把他们一身本事学了个齐全。之前碍于盛昭跟着凌首辅做事,青州军不好跟凌首辅抢人。如今凌首辅走了,他们就彻底没有这个顾虑了,眼疾手快光明正大的把人扒拉到自己碗里。

  至此,盛昭真正开启了他的攀登小将军之路。

  盛昭的小将军之路比起寻常人,总体还是要多上两分顺遂的。

  毕竟盛昭自身的实力和身家背景就摆在那里。且不说能给他带来多少助力,至少减少了许多阻力。

  但是要当小将军,就注定了轻松不到哪里去。欲戴王冠,先承其重。该付出的汗水、泪水,甚至是鲜血,盛昭一个都没有逃掉,甚至付出得比旁人还要更多。

  在青州的前三年,盛昭作为青州军的编外人员,在驻地里主打提升武力和升级武器。等盛昭终于有了青州军的正规编制之后,就开始了真刀实枪的搏杀。

  以前的青州是内忧多于外患的。多到什么程度呢大概就是几乎全是内忧,没有外患的程度。毕竟一个地贫人穷的青州,实在也是没什么好让人觊觎的。抢过来也只能砸手里,还要惹上盛朝这个庞然大物,这明摆着亏本的生意自然是没人做。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虽然不过数年而已,如今的青州却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了。有粮有钱还有人,可供争夺的价值太大了。顶着触怒盛朝朝廷的风险,也有些艺高不高不知道人胆肯定很大的国家跃跃欲试。

  自来国土都是寸土不让的。

  青州军的探子传回确切情报之后,盛昭加急请示了璟帝。得到璟帝首肯,便领着青州大军的半数人马,先下手为强,在对方还在纠集人马之时,直接杀入对方都城。

  对方既然起了歹心,在己方有能力的情况下,自然是要毫不犹豫的灭了对方志气。也是杀鸡儆猴的意思,不然还以为青州是好欺负的,谁都能上来试图咬口肉下来。只有千日做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盛昭就是要让人知道,青州不好啃。敢上嘴,牙给你崩了;敢上手,手给你剁了

  这一仗打得其实也不算容易。为了避免被偷家,盛昭只带了青州军的半数兵力。他们又是客场作战,打起来的时候难免还是有点吃亏,尤其是在前期的时候。

  不过得益于他们平日练兵练得勤快又到位,在适应之后,盛昭很快带领青州军找到了节奏。盛昭在战场上杀得勇猛,他带出来的兵士也是如出一辙。但是和对方打了五日,把对方的都城都给端掉了之后,清点人数的时候却发现,兵士的死亡率并不高,甚至低到可以忽略。甚至受伤的兵士都是以轻伤居多。

  本来青州军上下还有点被当头砸馅饼的惊喜,但是一细想,又觉得这些都是必然的。

  敌军的优势在于主场作战和人数;但是他们青州军单兵素质、武器都比对方高了不止一个档次,在熟悉了地形地势之后,对方的主场优势也差不多所剩无几了。所以他们其实出来略显艰难的开场之后,后面基本算是顺风局了。

  而且盛昭爱惜兵士,能用武器补足的战术绝不会让兵士拿命来填。所以几相作用之下,就达成了低损高耗成就。

  “这次的作战成本算一下,把账单报给对方。”

  盛昭是不会做亏本生意的,虽然这些损失他也不是负担不起,但是明明能找到更好的责任人,盛昭自然不会上赶着付钱。

  如果对方不起歹心,他们就不会劳心劳力踏出青州走出国门。不出来的话就不会造成人马钱粮的消耗。这么一顺逻辑,这笔钱应该谁出就显而易见了。

  盛昭还指定这笔钱就得敌方皇室高官来出,毕竟做决定的就是这批人。等钱拿到手了,盛昭不仅把这些人的官职身家一撸到底,该杀的杀,该埋的埋,免得他们转头祸害百姓。还顺手扶持了一个目前还算清明的政权上位。当然这其中那支政权又付出了什么代价,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反正盛昭对此很满意。

  五日灭一朝之后,盛昭又带着青州军把周边的国家都小逛了一圈。进行名为交流拜访,实为武力震慑的外交活动。尤其重点关照那些之前有对青州不良念头的国家。

  从此之后,青州军一战成名。此后十数年青州周边无人敢犯。

  盛昭作为当时的青州军主帅,小将军之名传遍朝野。,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78.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78.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