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否极泰来_周天子
笔趣阁 > 周天子 > 第一百八十七章 否极泰来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八十七章 否极泰来

  若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楚威王绝不是楚国名声最为响亮的国王,也不是最圣明的国王。

  但不可否认的是,楚国是在楚威王时期,全方面达到鼎盛时期。

  疆土!

  文化!

  经济!

  军事!

  全都是顶峰。

  但自此之后,楚国便开始走下坡路。

  且非常之快。

  这王子槐,也就是历史上的楚怀王,楚国就是在他手中急转直下的。

  真的是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不过也不能将这责任完全归咎于楚怀王头上,楚国的陨落,还是在于楚国未能顺应潮流,变法成功,始终都维系着贵族制度。

  楚威王之所以能够成功,并不是他解决了问题,而是他很好的掩盖了问题,因为他与昭氏、屈氏、景氏三大贵族形成了一个政治同盟关系。

  这国内相对比较稳定。

  但是,这种同盟是难以一直维持下去的,在楚怀王时期,楚国内部政治腐败,结党营私,朋党之争,反正什么都来了。

  这是制度导致的。

  不是人为导致的,换个人其实也一样。

  不改变这一点,谁来都不好使,这君主的英明,只能延缓衰败,但不可避免衰败。

  楚怀王几个错误的选择,更是加速了这种情况。

  然而,姬定的到来,似乎在改变这一切,姬定的变法,让楚国从如日中天,而变成为冉冉升起。

  令人充满着期待。

  这种期待甚至都减少大家对于楚威王的怀念。

  在这种期待之下,王子槐即位之后,亦是雄心壮志。

  他先是做了一番人事安排。

  高固退休,被封为国老。

  而姬定则是以客卿的身份,荣升为楚国令尹,成为楚国首席的政务大臣,赐封邑于金陵。

  金陵那块地,在以后可是非常繁华的地方,简直就是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但是如今的话,那块地还是比较荒芜的。

  如今那里也没啥大贵族,因为是楚国刚刚从越国手中夺来的。

  但那确实姬定的一大商业圈,故此楚怀王才将姬定的封邑放在那里。

  这些东西,楚威王之前一直忍着没给,不管姬定立下多大的功劳,其目的就是留给儿子去封赏姬定。

  毕竟姬定起点太高,如果给予太多,王子槐上任,可没啥可赏得了。

  而屈易为、司马昭鱼晋升为左尹,右尹,也就是令尹的左右副官。

  这其实也是早就安排好的。

  当初楚威王让屈易为和司马昭鱼辅助姬定变法,其目的也就是为此。

  这个安排是非常微妙的,从名义上看,左右尹乃是令尹的副官,而且姬定也确实需要他们的帮助,毕竟这是一个贵族国家。

  但是这二人可都是楚国的显贵,这地位非凡。

  他们在左右两边,其实也对姬定的一种限制,故此在权力方面,姬定是难以做到乾纲独断的。

  同时,楚怀王又册封昭阳为大司马,兼上国柱。

  在职位上,这仅次于令尹。

  但就昭阳在楚国的威望和地位,其实二人是持平的,不分上下。

  这一文一武,可就是楚国的两大支柱啊!

  景翠升为大将军,镇守徐州。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老臣子都退下,一批新人上位,过程也是非常顺利的,反正都是这些贵族来来往往,他们退下也是他们的后人继承,也没有谁留恋这个官职。

  整个楚国并未沉浸在悲伤之中,反而是呈现出一派新气象。

  人事是陆陆续续一直在安排着,但是楚怀王也没有因此耽搁军国大事,昭阳的凯旋归来,也预示着那巴中战事进入了一个新得阶段。

  那么下一个阶段该怎么办?

  之前楚威王就已经将此事交予王子槐处理,但是由于当时事务太多,而且楚威王身体是每况愈下,最终高固他们认为,还是等昭阳回来再商量。

  “在我们拿下江州之后,可确保巴中盐泉的无忧,但若是想更进一步,臣还是认为要增兵防卫后方,同时邓地也需要防止秦军从武关进攻。”

  昭阳是属于稳重派,天生的统帅,他看得不是局部战场,而是整个全局。

  他拿下江州之后,可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步步为营,巩固防线,简直就是无懈可击。

  言语之间,他并不赞成在巴蜀大规模用兵。

  楚国的地理位置,限制楚国不能只顾一头,得两头兼顾。

  楚怀王又看向姬定。

  姬定道:“臣认为若我国增兵巴中,秦国也极有可能会增兵,这会使得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臣始终不赞成与秦国全面开战。

  而我国的优势,不在于正面的军事较量,而是在于后勤补给,秦国前线的补给,是要依赖巴蜀,而我国前线的补给,是依赖于本土。

  我们要以己之长攻彼之短,继续给秦国施压,迫使秦国从蜀中调往更多的粮食去前线。

  而蜀中粮食是产于蜀人,蜀人将自己种的粮食送于秦军,这必然会引起蜀人的不满,后方不稳的秦军,也必然不可能坚持太久。”

  这已经不是姬定第一次阐述他对于巴中战事的建议。

  楚怀王也是支持姬定的,但是领兵打仗的可不是他们,而是昭阳等人,于是他又看向昭阳,道:“大司马以为如何?”

  昭阳点头道:“我也赞成令尹的建议,以当前我军与秦军的对峙情况来看,也并不需要开战,只要我军在前线保持现有的兵力,秦军必然就不敢怠慢。

  再加上我们的补给可以通过船只,运送到前线,以及江州本地亦可种出大量的粮食,补给要更为便利,持久对抗,对于我国是要更为有利。”

  他们二人都赞成,再加上楚怀王也偏向姬定的战略,关键他才刚刚即位,他希望跟诸侯表明一个态度,哥可不是软柿子,你们都要尊重哥。

  故此,楚怀王决定要对外宣布,将继续对巴蜀用兵,直到秦军彻底退出巴蜀。

  必须硬气。

  将声势打出来。

  如果他刚即位,就选择退兵,那么会给人一种软弱的感觉。

  由昭阳全权负责此事,而姬定则还是以国内变法为重。

  出得大殿,姬定突然向昭阳道:“大司马打算如何治理江州?”

  昭阳忙道:“此事我也正想向令尹请教。”

  姬定沉吟少许,道:“此次战事能够如此顺利,其中那些贵族将领是功不可没,必须要给予他们奖赏。

  而之前我们不是采取以粮食换盐么,大司马可以将其中一些土地拿出来,奖赏给那些贵族将领,这粮食种出来之后,就地跟军队换盐,如此一来,既可以在江州开荒出更多的田地来,又可以节省不少运途的损耗。”

  昭阳听得当即眼中一亮,道:“令尹不愧为当世奇才,此策甚妙啊!”

  与其运送粮食去换盐,就不如在当地多开垦土地,直接种粮食换,算下来的话,后者显然成本更低。

  等于这盐白送给那些贵族。

  “哪里!哪里!”

  姬定谦虚地说道。

  其实这都是明朝玩烂了的招数。

  昭阳突然道:“听闻上回选任官员一事,惹得不少贵族对令尹颇有成见。”

  言下之意,就是贵族与你有矛盾,你还处处为他们考虑,你真是圣人啊!

  姬定自然听出昭阳这话外之音,道:“我的变法核心,就是贵族强,则楚国强,如果我否定这一点,或者我破坏这一点,那我的变法也将失败,故此不管他们怎么误会我,我也得为他们着想。”

  昭阳点点头,道:“令尹请放心,我一定会支持令尹变法的。”

  他可是姬定变法的最大受益者,如果没有姬定的策略,没有姬定的船只,他不见得能够这么快就攻破秦军的防线。

  他当然是支持姬定的。

  姬定抱拳道:“多谢大司马。”

  对于姬定而言,有昭阳的支持,那可是非常重要的。

  将相和,乃国之福啊!

  “先生,这方才苏先生送来的一封密函。”

  刚刚上得马车,法克便向姬定递去一封密函。

  姬定赶紧接过来,拆开来,看罢,不禁大喜,呵呵道:“这可真是天助我也啊!”

  法克激动地问道:“先生,是好消息么?”

  姬定点点头,又问道:“我们在越地的情况如何?”

  法克道:“算是比较顺利的,但还是缺乏上面的支持,可不像在蜀中一样,最初是有蜀君支持,故而才发展那么快。”

  从洛邑出来的五百精锐,已经陆陆续续进入越地,但他们到底都是一些无名之辈,缺乏一个位居高位的人给予他们支持。

  “这个人如今来了。”

  姬定笑道。

  法克道:“是谁?”

  姬定道:“就是苏秦之弟,苏代。”

  原来齐国已经委派国内齐将匡章和苏代进入越地,给予姒玉支持。

  如今齐国是非常期望一个统一的越国政权,来牵制楚国,故此他们选择了支持长子姒玉。但是姒玉身边人才匮乏,导致在短期之内,与其弟姒蹄是难以分出胜负的。

  齐国自然是对症下药,邹忌是千挑万选,选择了齐将匡章前往,这匡章已经在齐国崭露头角,但名声是远不如田盼、昭阳、魏章、公子疾等统帅。

  话说回来,齐国也不可能派一个名声在外的大将军前往,否则的话,这必然会引起楚国的重视。

  匡章属于齐国的后起之秀,其军事才能,已经得到齐王和邹忌肯定,应对越地战局,那是绰绰有余。

  而邹忌之所以选择苏代,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苏代常年在楚国做买卖,在楚国有着很广的人脉,这可以掩护齐国的意图。

  同时苏代也通晓纵横之术,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而越地局势非常复杂,必须要给匡章配备一个外交人才。

  匡章也有外交才能的,但是他一个人难以照顾周全,他还是要以军事为重。

  苏代就是苏秦的人,苏秦可是姬定派去燕国的奸细,等于齐国直接派他的人前往越地。

  这可不是姬定早就设计好的。

  剧本可都不敢这么写啊!

  “看来我这是要否极泰来了。”

  姬定一边烧着那封密函,一边笑吟吟道。

  去年诸事不顺,今年也该转运了。

  这有人欢喜就有人愁啊!

  张仪如今就很愁。

  愁得自然是江州战事。

  其实江州战事的成败,不会对秦国的根本造成太大的威胁。

  那块地本也就不属于秦国,秦国当时也没有想到,能够一举灭三国,而且中间又有蜀道相隔。

  但是这事却让张仪感到有些力不从心,甚至于有些迷茫。

  若因为巴蜀跟楚国全面开战,好像又不太值得,关键三晋都在苟着,不愿意掀起新得战事,而齐国方面,似乎也不太愿意配合秦国。

  秦国跟楚国单挑,必然两败俱伤。

  楚国一直没有增兵,秦国也不好增兵。

  可如果不全面开战,秦国暂时也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去应对咄咄逼人的楚军。

  好在楚国并未趁胜追击,秦国也得到一定的喘息之机。

  张仪也不傻,趁着魏章回国,赶紧询问蜀中情况。

  有没有控制好?

  而结果却令张仪大为恼火,“这么久过去了,怎还未将那些叛军和那什么新会剿灭?那蜀侯和陈庄到底在干什么?”

  他当初招降蜀侯,就是希望能够迅速稳定蜀中局势。

  这刚刚回国的魏章讪讪道:“主公还请息怒,这事倒也怪不得陈庄。”

  张仪问道:“此话怎讲?”

  魏章道:“原本蜀侯和陈庄都在努力清剿新会和那些叛军,并且取得胜利,但是由于当时江州战事吃紧,陈庄就希望先以支援我军为重,毕竟新会已经被赶到那深山老林中去了,是成不了气候。

  但是蜀侯却还想继续围剿新会,双方还因此闹得非常不愉快,但最终在陈庄的坚持下,蜀侯还是被迫将兵力调往前线,给予我军支持,但这也导致未能彻底铲除新会。”

  张仪听罢,倒也不好责怪陈庄。

  陈庄在蜀国担任相邦,为得当然是秦国,可不是为蜀国,当时江州岌岌可危,陈庄选择全力支持江州,这绝对是值得褒奖的。

  但......!

  这也错过最佳围剿新会的时机,当时蜀侯临阵倒戈,令新会腹背受敌,情况是相当危险的。

  就在这时,陈庄突然调集蜀地的秦军和蜀军前去支援江州,以至于新会是死里逃生啊!

  张仪叹了口气,道:“从目前楚国的举动来看,他们似乎也并不想与我国全面开战,可是这么耗下去,对我军显然是不利的,能否治理好蜀中,将是巴中战局的关键。

  若是蜀地能够给予前线更多的支持,那我们也不怕楚军。你立刻传信给陈庄,让他还是以治理蜀地为重。”

  楚军大胜之下,也并未增兵巴中,以此来扩大战国,张仪也瞧出楚国可能就是想跟秦国耗着,可不是打算一鼓作气干掉他们。

  那么他们得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魏章一直在前线跟昭阳见招拆招,他也非常认同张仪的想法。

  正当这时,门外突然有人道:“主公可在屋内?”

  张仪稍稍一怔,道:“进来吧!”

  但见一个三十多岁,留着山羊胡的文士入得屋内。

  此人名叫首布,乃是张仪的家臣,但其地位又比较特殊,类似于管家,负责张仪富商财务方面的事宜。

  如今张仪可是很有钱的,而主要财富是来自于洛邑。

  洛邑在度过债台高筑的危机之后,也知晓是张仪劝阻了嬴驷进攻洛邑的想法,而洛邑的外交策略,就是黄纸外交,其中秦国更是主要的笼络对象。

  洛邑方面每年都给张仪送来大量的黄纸。

  如今的黄纸,那可就是金钱啊!

  首布微微喘气道:“启禀主公,方才楚国传来消息,楚王在不久前去世了。”

  张仪闻言一喜,赶紧道:“楚国内部可有发生动乱?”

  如今这年头,经常在国君去世时发生动乱,越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时候如果楚国自己乱了,那可真是太美妙了。

  首布摇摇头,道:“倒是未有发生内乱,是由那王子槐继承了王位。”

  张仪稍稍有些失望,旋即又笑道:“不过这对于我们而言,可也是大好事一件。当初我去楚国游说楚王时,曾也拜会过那王子槐,此人是远不如其父啊!”

  楚威王可也是老谋深算,有他在的话,秦国想要占多大便宜也是很难得。

  魏章道:“这楚王刚刚去世,想必楚国更加不会继续进攻。”

  张仪点点头,道:“这真是天助我也啊。”

  说着,他突然注意到首布似乎欲言又止,于是问道:“首布,你还有事要说吗?”

  首布稍稍一怔,道:“启禀主公,这个消息其实是一个在楚国做买卖的洛邑商人告知臣得。

  同时这洛邑商人还献了一策给臣,但是臣以为他献此策,并非是为了对付楚国,乃是为了自己的买卖,所以也不知当不当说。”

  张仪笑道:“谁又不是为了荣华富贵,若无好处,他为何要向你献策。说吧,我也想知道,这商人能想出什么计策来。”

  首布道:“此人一直都从事着盐买卖,由于近年来我国与楚国战事不断,如昭微他们都不便与我国来往,这个洛邑商人就一直帮着楚国贵族将巴中的盐贩卖至我国。”

  张仪稍稍点头。

  这事她当然知道,目前秦国国内的盐是比较匮乏的,而巴中盐泉,离武关非常近,贩卖到秦国,是非常划算的。

  两国各取所需,即便是战争期间,这盐买卖也未有断过。

  首布又道:“故此这洛邑商人对于楚国国内的情况非常清楚,他说楚国如今正在变法,在那位周客卿的建议下,国内更是大行商道,且由于新船只的出现,使得买卖更为便利。

  楚国贵族纷纷参与其中,如果主公能够借买卖与楚国贵族建立起亲密的关系,那么就可以消除秦楚之争。”

  张仪闻言,神色一变,沉眉思索半响,又问道:“他还说了什么吗?”

  首布又道:“他还说可以利用盐来分化楚国与魏国的同盟。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从魏国购买盐,而如今魏国也急需恢复,如果在这时候,我们选择从楚国购买更多的盐,这可能会引起魏国的不满。”

  张仪眉头一皱,道:“我似乎遗漏了一些事。”

  说着,他又立刻向首布道:“你立刻去查明有关楚国国内变法的一些事宜。”

  “是。”

  这楚国变法,那都是公开的,秦国的探子也都是早有备案的,很快首布便将楚国变法具体事宜,以及其国内最近的情况送到张仪手里。

  张仪了解完之后,不禁叹道:“此计本是出自我手,却又被我给遗忘,也该有此败啊!”

  魏章听得云里雾里,不禁问道:“主公此话怎讲?”

  张仪眯了眯眼,道:“如今我军在巴中进退维谷,皆因一人造成的。”

  魏章立刻道:“周济。”

  张仪点点头,道:“而当初我就认为此人必须除之,否则的话,对于我秦国后患无穷,为此我都还曾打算派人去暗杀他,但最终未能成功。

  而当初此人担当魏楚两国相邦时,我就曾定计,离间他与楚王和魏王的关系,可是之后由于忙于蜀中战事,此计就被我遗忘了。

  如今想来,可真是不应该呀!若当时我能专注于除掉此人,那如今我国也绝不会陷入如此困境。”

  当初他的确派了不少人去给姬定使坏,包括在楚国也收买了一些贵族。

  但是,这事并没有持续多久。

  其中一个原因当然是因为巴蜀战事,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楚威王非常信任姬定,一时也找不到机会去离间他们。

  说到这里,张仪突然呵呵一笑道:“好在这一切未晚,别说楚国变法,在各国变法的大臣,可都没有好下场,我想周济也不会例外的。”

  魏章问道:“不知主公打算怎么做?”

  张仪笑道:“先想办法修复与楚国的关系,上任楚王之所以坚定的与我秦国作对,皆因我当时欺骗了他,而如今新楚王上位,这可是一个修复与楚国关系的最佳机会。”

  说着,他便向首布道:“你去将那商人找来。”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78.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78.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